©2019 湖南电将军新能源有限公司  版权所有  湘ICP备19001552号-1 

公司地址:

 

地址:娄底经济技术开发区二工业园

电将军官方微信

电将军官方微博

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长沙 

公司电话:

0738-8996809

公司邮箱:

qiuweihua@hnboltpower.cn

 

友情链接:储能电源厂家 

NEWS LIST

新闻资讯

>
>
>
李志钦:加快发展娄底市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产业应重视解决几个问题

李志钦:加快发展娄底市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产业应重视解决几个问题

【摘要】:
2017年7月,娄底市人民政府出台了《关于支持娄底经开区设立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产业园的若干意见》(娄政发〔2017〕20号),并成立了由杨懿文市长担任组长的产业发展领导小组,由市发改委统筹协调产业发展的具体事项。这是市委、市政府推进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举措。近两年,我市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生产企业稳步发展,取得了一些成绩,也受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关注和肯定。然而,要真正把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做成

    

      2017年7月,娄底市人民政府出台了《关于支持娄底经开区设立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产业园的若干意见》(娄政发〔2017〕20号),并成立了由杨懿文市长担任组长的产业发展领导小组,由市发改委统筹协调产业发展的具体事项。这是市委、市政府推进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举措。近两年,我市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生产企业稳步发展,取得了一些成绩,也受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关注和肯定。然而,要真正把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做成一个百亿级的产业,有几个问题需要尽快解决。

      一、及早作出产业发展专业规划。规划是引领,是产业有序发展的基础。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,市经开区目前还只做了一个园区主导产业规划,即把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产业园作为主导产业布局在第二工业园区,还尚未启动该产业的专业规划。没有专业规划,对于整个产业发展格局怎么样,要引进哪些上下游企业,园区如何科学布局,用地保障是多少等前瞻性、方向性、操作性问题,都没有明确思路,整个产业就可能无序发展,形不成“拳头”。因此,建议由市发改委会同市经开区,尽快聘请专业规划机构,启动编制新能源动力电池与储能产业专业规划,并邀请相关企业参与,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。

       二、加快推进产业招商。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产业在我市“落地生根”才2年时间,原来没有什么基础,现在要大力发展这个产业,必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。据相关企业反映,目前沿海地区的相关企业都在往内地布局。而现在各地的交通条件都差不多,就看谁的速度快、谁的服务好,谁就能抢占先机。从我们调研掌握的情况看,目前仅市经开区组建了一支专业招商分队,有10多个人,在从事这个产业的招商,现已引进5个企业,正在洽谈的还有5-6个项目,从这个招商分队的业绩来看,当然值得肯定,但从打造一个重点产业的角度看,这还远远不够。建议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。从相关部门招商引资小分队中抽调力量,组建2-3支小分队,专门从事该产业的招商,明确招商方向,下达招商任务、夯实项目基础。

      三、有效保障用地供给。市经开区已规划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产业发展用地为3000亩,目前已进驻10家企业,占地400余亩。另有近千亩土地由工业地产商开发标准厂房,已建标准厂房50多万平方米,还有很多土地没有开发建设,处于闲置状态。而由市经开区自己掌握的可用土地不太多,据一家企业反映,现在企业要扩建,申报20亩土地都很困难。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产业属典型的制造业,要生产百亿元级量的产品,必须要有大量的厂房和土地保障。目前,市经开区准备由市经开投牵头,对闲置用地和厂房进行回购,统一用于该产业招商。建议请市国土局等部门全力支持市经开区整合土地资源,切实做好该产业的用地保障工作。

      四、争取降低企业电价。任何产业的集聚,离不开低成本因素。从市经开区情况看,企业普遍反映,用电成本高,每度电价格高达0.7元,比贵州有些地方的电价高出一倍。而储能电池产业在生产过程中耗电较多,如果电价较高,既影响企业的效益,也对招商引资不利,企业希望政府在电价方面给予支持。为此建议:一是以市政府的名义向省政府争取,争取支持娄底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,在一段时期内申请减免电价中的政府性基金。二是市发改委、市经信委要大力宣传,并推动国家发改委《关于推进电力市场建设的实施意见》(发改经体〔2015〕2752号)在我市尽快实施,鼓励市经开区或企业直接到电力市场购电,以降低购电成本。

      五、切实做好人才引进和劳动力保障工作。新能源产业是个新兴产业,又是人才密集型产业,需要大量的专业性技术人才。从目前我市的人才引进政策看,多以支持引进学术性人才为主,企业希望在专业技术性人才的引进上给予更多支持。其次,产业的集群也会带来劳动力的集聚,如果企业的用人需求得不到保障,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,并增加后续招商的难度。为此建议:一是进一步加大对专业性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,鼓励和支持企业大胆引进人才并留住人才。二是建议人社部门加强和企业的对接,掌握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并建立需求资源库,有效组织本地及周边地区闲置劳动力和返乡劳动力,切实保障企业的用工需求。同时,引导本地的职业院校,根据新能源产业的需求,尽快开设相关专业的教学课程与技术培训,建立稳定的定向的劳动力资源输送链。(编辑/姜友富)

转载娄底 新闻网